NEWS CENTER
掌握了解行业前沿资讯
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公历的11月7-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度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立冬就代表着冬天的来临,此时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立冬是冬天的第一个节气,与立春、立夏、立秋一样是代表季节开始的节气。它的到来,标志着北半球的自然界到了一个安静、消极的阶段,一年的循环在此要做一个总结。
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意思是说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了;三候“雉人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民间习惯把立冬作为冬三月的开始。然而,我国地域辽阔,南北纵跨数十个纬度,各地的天气有着明显的差异。立冬期间,南方常有“十月小阳春,无风暖融融”之说;长江中部刚刚进入晚秋时节,天气开始变冷;华南地区迎来了一年中最为清爽宜人的时节;北方则一派冰天雪地、万物凋零的景象。因此,当东北的农作物进入越冬时期,中部地区正在进行“三秋”(秋收、秋耕、秋种)的收尾工作,华南地区则开始抢种冬麦,清沟排水,做防冻的预防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