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ENTER
掌握了解行业前沿资讯
2019年8月18日,福建省莆田一中全球巡回演出“梦回”晚会盛大开幕!晚会再次由福建莆田市最具实力的演出租赁公司莆田市华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音响系统采用中国十大优秀专业音响品牌---------圣达纳,本次晚会音响是最新升级的a-10A双十寸线阵列系统!莆田一中整个体育场场地面积约12,000平方米,晚会在此盛大举行,体育场面积很大很标准,都是由于体育场周边有教学楼和许多高层居民住宅楼,形成了巨大的“回音壁”,这是最考验音响系统品质和调音技术的地方,但对技术团队来说是司空见惯的,经过一系列的软件测试和多年的技术经验调试!技术团队工程师们都信心满满!一定会达到预期目的!
晚会一开始,音响效果和舞美灯光就引人入胜!高潮迭起!圣达纳线阵列音响不负众望!应付自如!偌大的体育场,圣达纳音响好像使了法宝一样,一会儿把你带到一处酒吧嗨起来!一会儿把你引进一间发烧Hi-Fi室,欣赏高保真音乐!一会儿把你请进到KTV包房高歌一曲!大家知道在户外调试音响是非常考验技术的,它受到音响造价、音响系统、场地面积、场地建声和观众多少等因素的影响。许多人很多时候在大场地听到的音响效果是杂音大、回声大而且声压不均匀!有的地方声音很大,有的地方又听不清!以上种种,最主要的因素是音响品质和调音技术!但,圣达纳音响突破常规!没有昂贵价格,因为技术和经验完全可以克服以上的一切!圣达纳a-10A双十寸线阵列系统在整个晚会现场,声压均匀!声声入耳!高频清澈透亮细腻,中频甜美厚实,低频震撼包围感强!........
最后,晚会在一阵阵欢声笑语中落下帷幕!许多师生久久不肯离去!仍然沉浸在这一场回味无穷的音乐盛宴之中!
晚会音响系统主要配置方案如下:
1:左右扩声线阵全频音箱:α-10A 10只
2:左右扩声线阵次低频音箱:α-215S 2只
3:左右主扩声超低频音箱:IK-218S 4只
4:舞台返送音箱:Q-15Ⅱ 4只
5:左右主扩声线阵全频功放:K-1000 5台
6:左右主扩声线阵次低频功放:K-1150 1台
7:左右主扩声超低频功放:K-1400 2台
8:返送功放: K-800 2台
9:数字音频处理器: DDS-480Ⅱ 1台
莆田一中校史简介
学校创办
1904年,邑人张琴进京会试,拜见邑人甲午科进士江春霖,谈及邑郡兴办中学堂之事不可缓。同年10月,江春霖电促知府宝桢开设中学堂。1905年冬,新科进士张琴返莆拜见兴化府太守赖辉煌,促办学之事。太守发文集绅会议商定:拟名兴郡中学堂,招收莆、仙两县生员,择擢英书院为堂址,张琴主董其事,调拨款项若干。1906年2月,办学案由府置呈报省学政司。同年4月,移案省提学使司注册立案核准。兴化府第一所官办普通中学——官立兴郡中学堂由是成立,校名冠以“官立”区别于私立,标示其办学经费主要来自官府,“兴郡”系兴化府域的俗称,“中学”则蕴含“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意。
校址变迁
学校原址城内东门内擢英书院,1936年8月奉省教育厅令,自城内东门内搬迁至前省立莆田师范所遗校址(即旧兴化府学内)。1938年,因抗战形势紧迫,学校奉福建军管区令,疏散师生到广宫乡第二校舍。1940年8月,校址自广宫乡迁至城西门外下郑村,以公共庙宇和民房为办公厅及教室。1941年11月3日,奉省教育厅电准,学校又从下郑村搬回城内旧府学内。2003年搬迁至现址。
首招高中学生
1932年8月,首招三年制高中学生,因校舍不足于次年春并入省立莆田师范学校普通科。1933年春季,学校正式设立高中部,继续招收三年制高中学生。1937年,根据全省中等教育改造案,学校改为省立莆田初级中学,停止高中招生,未毕业的在校高中生并入省立福州高级中学。1942年,学校再次易名“省立莆田中学”,成为莆仙两县唯一一所省立完全中学。同年春季,恢复高中招生考试。1998年起,停止初中招生。
高考红旗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学校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为高校输送了大批优秀学生。1952年,华东13所高等院校招生联考,全校高三毕业生100%达到高考分数线,创全省最高纪录。1957年8月,300余名毕业生参加高考,7人考入清华大学,4人考入北京大学,这一成绩轰动八闽大地。1959年、1960年,学校连续夺得全省高考第一名,被誉为“高考红旗”。1959年,省教育厅授予学校 “福建省高考红旗” 锦旗一幅。1962年,19名学生考取清华北大。1963年,21名学生考取清华北大。
校友会成立
1994年10月15日,经莆田市民政局核准,莆田第一中学校友会成立,会址设在校内,有会员校友1000人,并设立以施天水为法人代表的理事会。校友会以“热爱莆田一中、建设莆田一中、振兴莆田一中、为四化建设培养人才”为宗旨。具体任务是协助母校促进科研经验交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改善办学条件与师生福利。其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内外团体和个人捐赠款及会费。目前分会有六个:兴安分会、北京分会、福州分会、厦门分会、深圳分会、上海分会等。2006年校友杨春霖捐款25万美元,助建学校春霖艺术楼。
一级达标中学
1953年,学校因办学成绩突出,被省教育厅定为省首批重点中学,1978年,被确定为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1993年1月,按照新时期的办学要求,学校向市人民政府递呈了《关于莆田一中定级达标的请示报告》,得到市政府的大力支持。随后,学校成立以施天水校长和李山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根据学校实际制定了达标规划和实施细则。1993年12月,市教育局验收组按《福建省普通中学定级验收要求(修订稿)》的一级指标,对学校定级申报进行初评验收,报请省教委验收审批。1994年1月,省教委莅校进行全面认真的考评验收,以96分的成绩确认学校一级达标。
乔迁新址
2001年5月,市委、市政府作出东大路老校区与学园南街校区(原为擢英中学办学点)置换的决定。在吴智园校长和黄荔军书记的领导下,学校全面启动新校区建设工程,在擢英中学原有的57亩土地的基础上另购90亩,扩建新校舍。2003年 8月28日学校正式乔迁至现校址,开创了莆田市学校搬迁新校、扩大办学空间、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先河。几年后,又征购荔枝林带30多亩,现校园总面积达170多亩,分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三部分,建筑面积达7万多平方米。东大门校名由原中国科学院院长卢嘉锡题写。搬迁新址后,办学容量与条件进一步提升,更大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国际奥赛金牌
八十年代以来,学校教改实验成绩显著,学生专长突出。学生参加各级各学科奥赛及各类竞赛成绩突出,每年均有几十位学生获各级表彰。1988年7月,在第20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学生卢国强获得团体金牌、个人铜牌,这是莆田市在国际中学生学科竞赛中获得的第一枚奖牌。2004年,学生周腾勇夺第15届国际生物奥赛金牌,实现了莆田市中学生国际学科奥赛金牌零的突破。
高考成绩
五、六十年代,学校以高考红旗著称。改革开放后,在师生们的共同努力下,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保持了较高的升学率。三十多年来,考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共207人,1017名学生获得莆田市许亚琼奖学金,占全市获奖总数的44.6%。特别是2010年以来的四年内,共60人考取清华、北大,6人考取香港大学。其中,2010届高考理科全省前50名占12名,前100名占20名,18人考取清华、北大;2013届文理科本一总上线率达91%。